「1萬小時的努力 + 寧為雞首」是自古以來成功定律
知名暢銷作家Malcolm Gladwell(本文就以「蓋兄」稱)於2000年出版《引爆趨勢》(The Tipping Point),以及在2005年出版《決斷2秒間》(Blink)後,即將在下下周(11月18日2008出版他的第三本書,《Outliers : The story of success》,到了這星期,關於這本書的評論也在歐美各雜誌達到了頂點,包括紐約時報、泰唔士報等都有討論。
蓋兄的寫作風格就是他會引用大量的各種數字,許多是讀者從未聽過的,然後一段一段的串成整本書的邏輯,讀他的書好玩的應是在讀這些一段一段的定律,各自就有各自的領悟。但這種寫法也為他帶來很大爭議,許多人無論是真的科學家或是記者們,都覺得蓋兄只是在玩弄「通俗科學」,我的想法則是,我們都需要更多的數據與事實,蓋兄幫我們挖出來,至少建議了一個解釋,比讓讓它們石沉大海還好。
那,蓋兄這次又想告訴我們什麼有趣的數字、事實?這次他想討論的是大家都很關心的「成功學」,而且他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結論──「成功並不是偶然的」。我還不知道是誰會在台灣出版這本書,也沒辦法先拿來一讀,但單單從各處報導捕風捉影一番,已經得到了很驚人的「成功學」:
一、寧為雞首,不為牛後:蓋兄在這本書中即將舉出一些現象,譬如,曲棍球是加拿大的國技,奇怪的是,史上最強的加拿大曲棍球員似乎都是1、2、3月出生的,原來,曲棍球比賽從小「分班」的方式是依出生年份,同一年出生的就在一起比賽,因此,一月一日就是班上最年老的,十二月三十一日就是班上最年輕的,年老的雖然只老了幾個月,他們的力量強一點點、身高高一點點、智慧多一點點,讓他們一路下來較容易當「小明星球員」,自信心有了,之後也順了。這點亦被經濟學家認同,他們早就發現,在年尾出生的小朋友比較無法進入好大學,也和這種分班方式有關。這也帶給父母一個啟示,有些父母很急著讓孩子小小年紀就送去上學、跳級,蓋兄認為,除非保證孩子真的天生智商180,不然早讀、早學反而容易毀了他前途,請三思。
那,選學校要不要選「好區」、「好學校」?蓋兄另外再舉了例,大律師Joe Flom是在1930年代於紐約當年爛區Garment District出生、受教育,就是因為從爛區出生,他反而有機會去輕鬆取得其它人的東西,也在這過程中,在心理、實力上面不斷的往上積累。重要的是,這位律師後來雖然學成,但遭到當時美國種族排擠,無法進入正常的事務所,所以他竟然也理所當然的就另闢道路,反而讓他開出一條新路(或許在爛學校中他已習慣自創道路並成功,所以他敢繼續這樣幹),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